「吃紅肉導致心臟病」,這類研究有什麼問題?

「吃紅肉導致心臟病」,這類研究有什麼問題?

 

各種研究

如果你經常閱讀或在網路上吸收資訊的話,

應該會發現有許多作者都會引用各種國內外的論文,

來為自己的觀點增添可信度

 

一開始,我也會被這類的文章所吸引,

認為這樣的文章就是最有效的。

然而,在看過【全肉食飲食法】這本書後,我發現:

原來,許多研究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這麼可靠。

 

因此在這一期的文章,將會以生物領域的論文為例,

告訴你一般研究的盲點,以及另一種值得我們參考的論文類型。

 

盲點

一般流行病學研究會犯下的最大盲點,

在於他們把相關錯認成因果。

例如,吃紅肉會造成心血管類型的疾病,

正確的說法是:吃紅肉與得到心血管類型的疾病有相關。

 

說到這裡,就要講到第二個盲點:

過度放大某一個因素的影響。

 

例如:在【吃紅肉會造成心血管類型的疾病】這個結論裡,

研究者過度放大了紅肉造成的危害,

而忽略了受試者在生活中有其他更糟的生活習慣,

造成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,

 

例如:作息不規律、吃太多糖類製品、少運動等。

當研究者在實驗前就先預設立場,很有可能就會產出偏差、錯誤的結論。

 

好的研究

談完糟糕的研究類型,接下來要談另一種比較理想的研究類型:介入型研究

以生物學領域為例,介入型研究指的是,

當個案出現身體上的異常狀況時,利用各種方法介入治療,

觀察它的成效,最後產出結論。

 

例如:將一群長年受濕疹所苦的人隨機分為兩組,

一組採用全肉食飲食法、另一組採用生酮飲食法,

一段時間後,比較兩組的復原成效,

最後得出全肉食飲食法對治療濕疹有較好的成效。

 

這種類型的研究著重在解釋因果之間的關係,

而非以片面的證據,拼湊出一個因果結論,這樣的解釋會更加客觀。

 

結語

讀完這篇文章後,

你會發現在市面上流傳最廣、大眾所熟知的各種研究,

幾乎都是一般流行病學研究。

因為它直接點出了明確的因果關係,

符合人類喜歡找原因、做結論的特性。

 

但在看過以上兩種研究的比較後,

我們之後再看到社群媒體上的研究時,

就能踩個煞車,避免自己陷入「相關等於因果」的心理偏誤了。

 


相關講座邀約請洽:onlytomato0731@gmail.com
Instagram:每日更新生活策略、每週推播新文章
Youtube:公開表達系列教學
Podcast :公開表達系列教學
訂閱電子報:每週日獲得專屬內容

 

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