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說服父母?(目標導向溝通)

為什麼 v.s. 怎麼做

試想一下,你今天和一群認識10年以上的朋友約好要去小琉球玩

大家平常沒什麼時間見面,只能趁著這個機會出去

沒想到當你回家跟爸媽討論時,他們開始碎念:

「鬼月很危險」、「放假多陪家人吧」、「別人都在打工,你怎麼都在玩」、「你會暈船」

 

雖然他們沒有直接拒絕你出門,但聽完這些,你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們的立場。

當你在短時間內面對這麼多質疑,卻又不想放掉這次難得的機會,你會如何選擇?

 

選擇一:閉嘴表示抗議

直接放棄掙扎,用安靜表達自己的立場

 

選擇二:表面順從、酸言酸語

假裝服從他們的意見,開始用各種方式嘲諷家人

 

選擇三:捍衛自己的立場

你討厭被質疑,所以你開始找出應對他們的證據

什麼年代的人了還信這個、我這麼常回家、同學兩三年沒見了、打工浪費時間……

 

以上的選項都是我們在「情緒」的驅使下做出的反應

面對質疑,情緒會選擇用各種方式回擊,因為它想要保護你的自尊不受傷害

這常常是我們在面對多數衝突時的第一選項

 

而這時我們根本忘了自己原本的目標

 

在沒有情緒之前,一切都很簡單。

我的目標是出去玩,因此我要做的就是說服家人

然而當自尊被攻擊、情緒開始湧上來時,你突然只想著要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一方。

 

 

目標導向思維

面對類似的事件,保有「目標導向」的思維才能幫助你在當下保持冷靜

進而觀察到對方的痛點和底層的問題

 

如果以「目標導向」思維看待這個問題,那你可以將這個事件分為三個部分

目標:說服家人

作法:解決家人疑慮,如:安全問題、未來規劃、家庭時間

雜訊:「鬼月很危險」、「難得放假多陪家人吧」、「別人都在打工欸,你怎麼都在玩」、「你會暈船…」

 

當你將事件清楚地分級後,你就能忽略過程中的雜訊,提出降低家人疑慮的解決方法。

安全問題:有救生衣、不會到海邊玩水(騙人)

未來規劃:有接附近學校的打工

家庭時間:下學期禮拜五沒課會更常回家

 

找回互動主控權

讀到這裡,你應該會發現

利用「目標導向」的思維面對人際關係,其實正是一種「自尊」的表現。

當你勇敢地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而且能針對對方的疑慮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時

你就能在互動過程中忽略各種無意義的質疑,掌握互動的主控權

 


相關講座邀約請洽:onlytomato0731@gmail.com
Instagram:每日更新生活策略、每週推播新文章
Youtube:公開表達系列教學
Podcast :公開表達系列教學
訂閱電子報:每週日獲得專屬內容

 

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