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 Tony Robbins 學演說肢體:上台肢體動作全解析

跟 Tony Robbins 學演說肢體:上台肢體動作全解析

 

肢體全解析

上台說話時,內容是主體、肢體是配菜,如果你的肢體動作能配合內容、甚至進一步放大內容的效果,整場演說會變得更吸引人。

 

演說近十年的時間,我嘗試過各種肢體動作和風格,也走了許多彎路。因此在這篇文章裡,我將和你分享上台說話時,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肢體動作。

 

關於身軀

在演說時,身軀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位之一

 

首先,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好的站姿。雙腳與肩同寬、避免三七步、抬頭挺胸,上台時有意識地遵守這三個原則,你就已經避開一堆新手常見的錯誤了。如果你平常有駝背的習慣,可以在上台時提醒自己「縮雙下巴」,這能幫助你抬頭挺胸。

 

接下來,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,就要讓自己在說話的同時,不定時的轉動身軀、面對不同區域的觀眾。站穩、雙腳均衡、適時轉動,做好這三點就能立於不敗之地。

 

關於手部

說話時手要不要動?要怎麼動?這些是許多上台新手會面臨的問題。

 

其實我們日常聊天時,雙手本來就會自然地晃動,因此我不認為手部動作需要特別設計,然而還是要兩個必須要注意的地方,分別是:「開」和「定」。

 

「開」指的是我們在說話時,要把手部動作盡可能張開。如果說手臂向左右伸直是全開的話,我們上台說話時至少要有七分、八分開。

 

其次,「定」指的是我們做任何手部動作時,都要適時地停頓幾秒,不論是握拳、攤手、菜刀手,我們都要選一個時機,固定手部的動作 (同時說話)。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手部的動作太小、太細碎,看起來會很沒自信,甚至影響觀眾的注意力。

 

關於頭部

上台說話時,我們的頭部除了要隨著身軀轉向不同區域的觀眾以外,更要注意「頭的晃動」。如果你今天想要建立可信度、說服聽眾的話,就要減少頭晃動的頻率,維持頭部動作的穩定,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

 

如果你今天想要說感性的內容,想要帶起觀眾的情緒時,可以自然地讓頭晃動,這能幫助你自己更投入,進而影響觀眾。

 

關於眼神

眼神和頭部動作的原理非常像。同樣需要隨著身軀轉動、環顧不同區域的觀眾,想盡辦法看到每一區在台下的人。而眼神部分要注意的是,每當我們與一位觀眾對到眼時,就要停留三秒、再換一位觀眾,讓自己的眼神保持穩定、流暢。

 

如果你真的非常害怕眼神接觸,可以先看觀眾的眉心 (兩道眉毛的中心點),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。

 

關於腳步

演說時,我的個人習慣是站定位、不走動。但如果你是習慣走動的講者,就要記得「左右走停走」。在台上走動時,要適時地停下來,在那個位置說完一個段落,再走到下一個地方、說話,不斷重複。

 

這樣就能夠避免自己不斷地左右踱步,反而拉走觀眾的注意力。

 

結語

最後,有三個原則是每個肢體部位都適用的,就是「緩、穩、暢」:緩慢、穩定、流暢。

 

之前聽過一句話:「錢不能讓你成為任何人,它只能放大你原本是誰」。肢體動作也是相同的道理,好的肢體動作無法讓你在一瞬間翻轉整場演講,但它能夠放大原本的內容,將你想傳遞的信念更容易被觀眾接收。

 


 

相關講座邀約請洽:onlytomato0731@gmail.com
Instagram:每日更新生活策略、每週推播新文章
Youtube:公開表達系列教學
Podcast :公開表達系列教學
訂閱電子報:每週日獲得專屬內容

 

Scroll to Top